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
GUANGZHOU CONSUMERS COMMISSION
广州消费者之家
搜索
广州消委为大家 维权不分你我他
所在位置 > 首页 > 案例分析 > 正文
“房屋防水补漏”套路多 番禺区消委会提醒谨防消费陷阱
来源:番禺融媒 作者:卢晓韵 发布时间:2024-09-14 14:50:35

【案例一】

 

投诉内容:消费者廖先生通过广州12345热线反映,其家卫生间两个月前漏水,请防水补漏公司前来修复,支付费用1500元,承诺质保期5年。一个多月后发现修补过的漏水点附近约2~3米墙壁潮湿、起泡并发霉,要求商家免费检测3个维修过的漏水点,遭对方拒绝。廖先生认为不合理,要求商家按5年质保承诺,免费检测,否则退款1500元。

 

处理情况:经消委会工作人员前往涉事商家现场进行调解,经调解,涉事商家表示同意为消费者上门检测修复,廖先生表示认可。

 

法律分析: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:“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,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,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、法规的规定。” 本案中经营者承诺补漏质保5年,但其后消费者要求其依约履行时,却拒绝履行,已违反法律规定。

 

【案例二】

 

今年6月,胡先生因家中房屋漏水,在美团平台上搜索到某家庭防水补漏工程部的电话,联系对方安排人员前来检查补漏。修补前,施工人员告知采用“高压注胶”的方式补漏,按材料380元/斤收费,但未告知注入量需要多少,胡先生多次追问下对方才告知大约10斤材料。胡先生心中认为两条小裂缝注入10斤以内材料尚算合理,可以接受,并明确要求施工人员不能浪费材料。

 

但在施工材料注入过程中,胡先生在楼顶看到有大量材料喷出,经下水道流走,经几天下大雨冲刷后仍有残留。而商家使用的材料没有产品名称、生产厂家、生产日期等任何标识。施工后经计算,原本合计共重58斤的两桶材料,完工后剩余23斤,即使用了35斤,要收费 380 元/斤X 35斤=13300元。

 

胡先生对收费有异议,在其再三要求下,对方提供了一张无公司名称、无盖章的维修保修单,但并未提供公司营业执照资料和合同,收费也是用私人账户收取。胡先生认为不合理,向消委会反映,要求退回部分费用。

 

【番禺区消委会有话说】

 

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,享有知情权及公平交易权,有权获得质量保障、价格合理、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,不是商家说了算。

 

此类纠纷处理难度较大,主要原因有两方面:一方面,消费者无法提供被投诉方名称信息,施工人员通过私人账户收款,且未开具规范的收据、发票等消费凭证;通过网络广告查询商家名称信息时,可能搜寻不到原广告,或发现被投诉方根本不在辖区内。另一方面,商家在主观上,服务意识、责任意识、法律意识薄弱,甚至存在想通过打擦边球、钻空子的方式获取不当利益的现象。

 

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看,网络“防水补漏消费陷阱”套路明显,在网络上大范围广告宣传,以补漏不用砸地板瓷砖、使用防水新技术、免费勘查、保修时间长等吸引客户;施工时事先不报总价或声称费用不高,操作时越灌越多,收取高额费用,不开具规范收据或发票,私人账户收款;当消费者联系施工人员要求保修时,电话无法接通或被拉黑。

 

【消费提示】

 

家里漏水、渗水须进行维修时,务必做到以下几点:一是选择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当地正规公司,查验其营业执照和建筑工程资质证明,以便考察公司情况与后续保修。二是考察施工人员资质,了解施工方案,以及使用材料的名称、厂家、生产批次、合格证明等信息。三是施工前签订书面合同,明确双方责任义务,明细报价清单。四是保留经营者网络宣传页面、经营者的资质证明、施工记录、交易凭证、支付凭证、施工人员信息等消费证据,以备后续维权使用。五是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,可要求网络平台提供服务提供者的名称、地址和联系方式,协商处理方式,也可拨打广州市12345热线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