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寒假将到,研学游市场热度高企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研学游市场规模达1791亿元,存续企业约3.48万家。2024年国内学校研学相关采购招投标金额表现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,总次数和总金额相较于2019年有明显提升。目前研学游在中国已细分出多个领域,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研学游在全球各国历史丰富
在中国发展出多个细分领域
研学在国际上统称“探究式学习(HIBL)”。全球各国的研学旅行有着丰富的历史、多样的形式以及各式各样的研学理念。在联合国的倡导下,自然教育在各国的教育体系之中得到广泛发展。目前,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已经提出了研学旅游的概念,各国已将研学旅行(也叫“研学游”)视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日本的研学旅行被称为“修学旅行”,起源于1946年。修学旅行囊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、参观国家公园、访问历史古迹等多方面的活动。美国的研学旅行主要目的是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。不少美国高中生会在假期里参加研学活动,为升学做准备。新加坡将户外教育写入学校教育大纲,督促家长、学校和第三方组织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户外教育。
在中国,研学游是“教育+旅游”的旅游新业态。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研学游旨在将研究型学习与旅行体验结合,达到开阔学生视野、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目的。2016年,国家旅游局发布的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对服务提供方、人员配置、研学旅行产品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几大类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。
同年,教育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公安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文件规定,中小学生研学旅行“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”。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提到: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,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,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。
就当前来说,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主要经历了以下三大发展阶段:萌芽阶段(1950-1999年):1950年,中国政府派第一批少先队员代表前往苏联参加黑海夏令营,这是中国学生第一次接触夏令营。1991年至1993年,中日两国联合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了三届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。
起步阶段(2000-2015年):2000年起,社会上开始出现由旅行社、教育培训机构和个人组织的夏令营项目,消费者群体亦不断扩大,年龄段下移至中小学生。2009年,中国夏令营已发展成学习类夏令营、素质拓展类夏令营、游学类夏令营三大类。
快速发展阶段(2016年至今):2016年12月,教育部等11个部门颁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正式定义研学旅行,并将其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。
目前,各式各样的旅行社、旅游景区、素质培训机构、学科培训机构对研学游项目进行承接,开展的研学游形式也各具风格,类型主要包括文化历史研学、自然景观探索、动物探险研学、科学探索研学、农场研学、体验当地风俗习俗活动以及其他定制类型。
同时,研学旅行产业也包含了多个细分领域,如校外教育、教育旅游、亲子体验、社会实践、营地教育、户外拓展、科学考察等。近年来,研学旅行市场还出现了“研学+”的多元消费模式,如研学+科普、研学+文化、研学+工业等,进一步丰富了研学旅行的内涵和外延。
市场迅速发展产业链快速形成
同质化严重尚未出现头部机构
这些信息表明,中国研学游市场发展迅速,产业配套快速形成。产业链分布上,根据2016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中提到:研学游行业应包括主办方、承办方、供应方。主办方对应行业上游,是有明确研学游主题和教育目的的组织方,如:景区、高校、研学基地、营地、公益事业单位等;承办方和供应方对应行业中游,是负责提供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研学服务的企业;下游则对应用户层,如师生、学校、家长等。
研学游产业的上游是资源提供方,其构成复杂,主体为高校、事业单位、研学基地和营地等。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分别公布了两批“中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、营地”,截至2020年12月,教育部已遴选622个中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,共开发了6397门研学实践课程和7351条精品线路。
产业链中游为研学旅行企业,负责承接上游的研学项目和开发具体研学游产品。一些本地研学、周边研学服务商正在不断提高产品开发、商业运营能力,同时以专业技术、渠道合作、投资入股等方式延伸至产业上游的研学基地/营地的运营业务。随着研学游市场发展逐步成熟,同质化的研学旅行服务将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。科技、制造、能源、互联网等跨领域的佼佼者业已进入这个庞大的市场,不断拓展行业边界,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跨界融合研学产品。
中国研学游企业主要分布于华东、华中地区,其中湖南省研学旅行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16.8%,位居全国第一。在研学旅游产品方面,名校参访、博物馆讲解、户外活动、亲近自然、科学探索、动物保护等是大多数研学企业开发的较为相似的主题。近年来各地旅行社也根据当地资源融合设置特色主题产品,例如火箭熊猫亲子营、航天科普学生独立营等。
研学游行业准入门槛不高,市场上营收规模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中小机构,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,行业集中度较低。目前涉及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有西藏旅游、峨眉山A、曲江文旅、天目湖等。
随着研学游需求的持续释放,体育、文博、科技等领域的企业开始进行跨界的融合创新,在增大行业竞争力度的同时,不断丰富着研学游产品类型,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。以工业领域为例,如青岛啤酒、首钢集团、汤臣倍健、北汽集团、东阿阿胶、宇通客车等制造企业陆续设立研学板块,为行业增添新动能。
目前整个研学游产业,市场竞争激烈,企业主体类型丰富、数量多。旅行社、旅游景区、素质培训机构、学科培训机构等纷纷涉足研学游项目,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一些知名企业如新东方、科大讯飞等凭借品牌影响力和教育资源优势,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。然而,整个市场尚未出现巨头机构,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。
近七成家长非常愿意参加研学游
但是超三成认为孩子没学到东西
用户意愿相关的调查显示,家长对研学游产品总体持非常积极肯定的态度。66.4%的受访用户表示非常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研学游,9.3%的受访用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研学游项目。家长不愿孩子参加研学游活动的影响因素中,孩子自身意愿不强占比29%,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顾虑占比23%。
受访用户选择研学游目的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点:安全性、孩子自身收获、导师素质与能力。最偏爱的项目类型为体验当地风俗习俗,占比47.7%;自然景观探索、文化历史研学、科学探索研学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类型,分别占比46.6%、46.2%、46.0%。
在研学游目的地的选择上,57.7%的消费者偏爱省内的短途旅行,14.7%的消费者选择在市内。单次1000-6000元的研学游产品成为超半数消费者的选择,超半数家长为孩子选择的研学游目的地为省内。
家长对孩子单次参加研学游项目的可接受费用范围集中于1000-6000元区间。期望的研学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,分别占比30.2%和29.8%,近九成家长期望孩子研学时长为2-7天。
数据显示,28.7%家长让孩子参加研学游项目是为了开阔视野,体验多元文化。16.6%的家长则是为了孩子能够享受自然,体验生活。为子女报名参加研学游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为孩子个人兴趣、费用预算,占比都为39.1%;教育主题、教育内容与方式也是受访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,分别占比37.7%和36.6%。
研学游结束后,57.7%的家长希望能够以老师口头说明的形式得到反馈,47.0%的家长期望能从课堂分享得到研学旅游反馈。
反馈显示,36.9%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研学游项目内容形式单一,孩子参加后没学到东西,35.2%的家长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游资源匮乏。
潜在市场覆盖近2亿中小学生
研学游催生出巨大的需求市场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7月小红书上有关“研学旅行”的笔记浏览量超过9139万次;抖音有关话题播放量超37亿次;2024年2月开学以来中国研学游搜索指数呈激烈上涨态势。
随着国民教育文化需求的提升、政府政策红利的释放以及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,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,研学旅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。
特别是“双减”政策实施后,学生课业负担减轻,家长和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,研学旅行成为提供全面教育体验的有效途径。以旅游为载体和场景,强调通过身体投入感知世界,在旅游中获得知识和能力,开阔眼界、增长见识,成为学校课堂的延伸。这一方式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,还拓展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,提升了知识的转化能力,因此备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。
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中小学生在校人数共约18883.3万人,其中小学生约10836.0万人,占比57.3%;2023年中国中小学数量共211201所,其中普通小学143472所,占比67.9%。
有数据表明,2023年,我国研学旅游行业出游人次当中,小学生为19017.4万人次、初中生为6711.92万人次、普通高中生为2663.45万人次。
就大多数研学游项目来说,培育服务好当地的中小学生群体是项目建设的核心,从庞大的中小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来看,研学游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。
小学生是我国研学旅游最大的细分群体,由于人口基数大,且学业压力轻,每年小学生可以进行研学旅游的潜力更大,2023年,我国研学旅游小学生市场规模约为609.09亿元。
初中生是我国研学旅游重要的细分群体,不过初中生的学业开始加重,群体数量相比于小学生更少,市场潜力更小一些,2023年,我国研学旅游初中生市场规模约为448.68亿元。
普通高中生是我国研学旅游的重要群体,由于中学生是知识爆炸学习的年龄,虽然学业压力大,且有高考压力,可参加的群体基本上仅限于高一高二学生,但是高中生可以出远门,客单价更高,也是我国研学旅游行业的重要细分市场。2023年,我国研学旅游普通高中生市场规模约为318.02亿元。
数据来源
艾媒咨询《2024-2025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》、中国旅游研究院《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(2023-2024)》、中国旅行社协会《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》、共研产业研究院《2024-2030年中国研学游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报告》、华经产业研究院《2024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研究报告》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《2024年研学旅行市场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》、观研报告网《中国研学旅游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(2024-2031年)》、国家统计局、小红书、抖音、百度指数、企查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