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
GUANGZHOU CONSUMERS COMMISSION
广州消费者之家
搜索
广州消委为大家 维权不分你我他
所在位置 > 首页 > 消费新闻 > 正文
“卡牌热”乱象几时休?
来源:南方都市报 作者:廖艳萍 陈卓睿 发布时间:2024-09-11 11:26:52

广州开学后“学生集卡热”席卷校园,卡牌成小学生社交密码

 

  卡牌的获得渠道极为方便,消费年龄限制有待完善

 

  线上成交活跃,有出品方出手整顿直播间

 

  专家称,卡牌盲盒式玩法容易上瘾,刺激过度消费,激发孩子的赌性,引发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

 

  奥特曼、小马宝莉、叶罗丽……近期,广州有家长发现,这一张张花哨、附有等级的卡牌正在中小学生中流行起来,并成为他们的社交密码。这些卡牌有很多等级,等级越高越稀有,不少学生为了获得高等级卡片,不仅痴迷抽卡,还会收藏、转卖。甚至还有衍生产业链,在二手交易平台上,一张顶级卡片标价高达十数万。

 

  这引发了大量网友的担心。

 

  对此,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回应南都称,今年初,白云区打假专班查处一宗卡牌盲盒涉假案件,查获涉假卡片达10万多张。接下来,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盲盒经营行为的监管。

 

  线下走访

  小学门口商店多售卖卡牌 部分学生热衷集卡

 

  9月3日放学时间,记者来到越秀区一小学门口发现,多家便利店、文具店的显眼位置均放置了卡包。“卡牌一直都很好卖”,商铺老板告诉记者。放学后,文具店里挤满了学生,有人缠着家长付钱,也有的在精挑细选购买了几包卡后跟同学围成一圈一起拆卡,“哇!你抽中了这个。”在店铺门口的空地上,记者注意到,有不少等级不高的卡牌被丢弃在地上,也有路过的学生看到看似包装完整的袋子,兴高采烈地拾起希望能找到新的卡牌。

 

  在荔湾区一小学附近的便利店里,也摆放着小马宝莉、奥特曼等卡牌,店员告诉记者,这些卡牌一直都有人购买,有些家长也会付钱买给孩子。

 

  卡牌热并不只是最近才出现,记者曾在7月初走访了多所小学门口发现,这些卡牌在广州小学生群体里极受欢迎。

 

  7月初,记者在天河区一家小学校门外看到,下午4点多,一大群学生从学校出来后走向了附近的报刊亭和文具店。店内的显眼位置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卡包,价格从5元到20元不等,每个卡包的包装精美,上面印着各种动漫或是游戏角色的图案。店内的收藏册上详细介绍了各种卡牌的型号和玩法,以小马宝莉为例,有SC、SGR、SSR、LSR和PR等不同等级的卡牌。记者注意到,一些卡牌的包装上明确标注着“仅适用15岁以上玩家”,但穿着小学校服的学生们似乎并没有被这一提示所阻挡。文具店的老板在一旁忙碌着,对孩子们的选择未表现出过多的关注。

 

  学生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着各自拥有的卡牌,讨论着哪些是热门的收藏,哪些是好不容易才抽到的极品。

 

  “你怎么不买了?”店里一位小学生询问身边的同学。“没钱了。”话音刚落,她便开始翻找自己的书包,希望能找到一些零钱,但零花钱已经没有了。最后,她依依不舍地看了看手中的卡包,放回原位,离开了文具店。

 

  而在另一家小学门口,记者注意到,校门口的流动摊位上也摆着各种卡牌,不同的是,这些卡牌看起来稍显粗糙,价格多在1-10元区间。当被问及为何这些卡牌比门店的便宜,摊主称:“盗版的就这个价格呀,你要正版的也可以,你预订我就给你进货。”说话间,陆陆续续有学生跑过来向老板预订明天的货。 

 

  店内有购买年龄提示 店员表示很难核实

 

  8月中旬,南都记者在新华书店光明北分店看到,店内卡牌售卖区被巧妙地设置在收银台旁,其五彩缤纷的包装和多样的主题,成为孩子们目光的焦点。有卡通形象的“小马宝莉”,充满神秘色彩的“叶罗丽”,也有经典英雄形象的“奥特曼”,根据卡牌的发售数量和风靡程度,一包卡牌的价格从两元到二十元不等。除各类卡牌,店内还售卖随机抽取的周边,如徽章、玩具等。售货员透露,购买卡牌的不仅有初中生,小学生也是常客。

 

  晨光文具康乐园店的售货员提到,有学生告诉她,一些绝版卡牌在网上的价格可达到几百甚至几千元,这类卡牌在实体店内很少有卖。记者注意到,店内张贴了卡牌消费提示,提醒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购买这类卡牌。售货员坦言,仍有不少低年级学生前来购买。“虽然店里贴了提示,有时我们也会提醒八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买这些卡牌,但实际上我们很难一一核实每个孩子的年龄。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醒,最终还是得靠家长来把控。”她说。

 

  在文隆文具行,南都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消费提示。尽管当时非上下学高峰期,店内学生不多,但有学生进店便被款式多样的卡牌吸引,流连忘返。

 

  线上调查  

  “小马宝莉”最高销量链接10万+ “直播间”和二手交易都很活跃

 

  这些卡牌不仅在线下十分受欢迎,在线上销量也十分惊人。记者以“小马宝莉”为关键词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搜索,最高的销量链接里显示,该卡片售价19.9元,不仅已售10万+,还显示24小时内100+人已买。

 

  在闲鱼APP,记者同样以“小马宝莉卡”为关键词搜索,成交量达30000+,近7日成交均价达48元,最高成交价达98元一张。7月,记者看到其中一个卡牌链接标价超12万元,链接内文显示,该卡为小马宝莉系列最高稀有度10星卡片,卖家表示,另一张同等级卡片2.9万元成交。记者私聊该卖家,该卖家称,此卡为ccg评级卡,500张就只有两张这个品相卡片,“最低4.5万元出。”而到9月,该链接标价已提高至19.8万元。

 

  “恭喜老师,六只小马带走”“即拍即拆,不用等待”……在抖音平台,“拆卡直播间”颇为流行,在直播间里,有不同的卡牌用架子展示在前方,一旁还附有一张清晰标注的“出卡概率”卡片,其中隐藏卡的获得几率为0.5%。即使直播间和商品详情页明确标注着“未成年禁止下单”,但下单时验证买家的年龄有难度。  

 

  出品方整顿直播间 要求店铺核实买家年龄

 

  据了解,“小马宝莉”是美国玩具公司“孩之宝”1983年出品的玩具形象。而后,以该角色为主人公的系列动画片《小马宝莉》播出,广受欢迎,“小马宝莉”随之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IP。

 

  2020年9月,浙江卡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众号发文宣布,卡游动漫与孩之宝公司签约小马宝莉授权合作,推出系列主题卡牌。

 

  根据卡游官方软件,目前小马宝莉卡牌的卡包一共有四种大类,分别为:彩虹包、辉月包、暮光包以及特典包。每种卡包会在定期更新换代,例如,第三代辉月包,被玩家称为“辉月三”,每一款卡牌都有特定的属性,分为多个等级,等级越高越罕见,这样的卡被称为“高位卡”。

 

  小马宝莉卡片被社会持续关注,今年8月,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出品方卡游动漫发布《卡游直播店铺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公告》,公告显示:禁止各直播店铺向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卡游产品,消费者下单购买时须确认其为成年人,并通过身份核验或电联等形式,向消费者核实真实年龄;禁止各直播店铺诱导未成年人进行消费,禁止引导未成年人向家长要求购买卡游产品;各直播店铺必须在直播间内明确展示“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下单”,各直播店铺必须加强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相关宜导。各直播店铺不得支持或参与任何卡牌二手交易行为,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二手交易平台,杜绝消费者在直播店铺内进行二手交易行为。

 

  部门回应

 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:

  将加强盲盒经营行为的监管 

 

 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回应南都称,今年初,白云区打假专班查处一宗卡牌盲盒涉假案件,查获涉假卡片达10万多张。接下来,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盲盒经营行为的监管。

 

  广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根据媒体的有关报道,集换式卡牌其实是一种盲盒经营行为。2023年6月15日,市场监管总局印发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,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,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。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,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。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也规定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包括未成年人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要求经营者提供真实、准确的商品信息,不得进行欺诈或误导性销售。

 

  该负责人介绍,去年以来,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,督促盲盒经营者严格按照上述《指引》,规范经营行为。盲盒经营者要在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等经营者主体信息,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抽取规则、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,以显著方式提示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需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等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;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,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等。与此同时,根据市场监管职能,加强日常监管执法。今年初,白云区打假专班查处一宗卡牌盲盒涉假案件,查获涉假卡片达10万多张,涉假包材3万余张。

 

  该负责人还提到,接下来,市场监管部门继续会从几方面入手,强化盲盒经营行为的监管。

 

  一是督促落实主体责任。督促盲盒经营者严格按照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规范经营。特别是在线上,督促平台严把盲盒经营者的资质审核关,建立健全检查监控制度,确保其在显著位置公示必要的主体信息;督促指导平台在盲盒相关销售页面,明示“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禁止购买”等内容,明确未成年人保护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益和义务,并在解决未成年人消费争议方面提供便利;督促平台落实好退换货政策,确保消费者在购买盲盒前充分了解并同意相关规则,盲盒经营者不得以默认勾选方式替代消费者确认环节,保护消费者知情权。

 

  二是严查不法经营行为。加强对线上线下监管,严格处理直播间违规引导未成年人购买、以次充好等违规违法行为。严厉打击夸大盲盒价值、虚构限量版等虚假宣传行为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
 

  三是推动市场健康发展。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制定更高标准的行业规范,并在实际经营和管理中遵守相关规定,特别是严格落实“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应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”的规定,共同推动盲盒市场的健康发展;多渠道加强对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》的宣传力度,提高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对盲盒经营行为规范的认识,引导其理性消费。

 

  同时,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呼吁广大家长,要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,不要盲目跟风攀比,适度给予未成年人零花钱,避免未成年人在未经过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消费、过度消费。如遇未成年人消费纠纷,家长要保留好证据,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。如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,可拨打12315、12345进行投诉举报。经营者涉嫌诈骗的,可拨打110报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