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5月23日,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广西代驾行业消费调查报告,并约谈代驾服务运营商和服务平台。调查发现,代驾服务协议存在大量霸王条款、代驾平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、代驾平台售后服务形同虚设、代驾服务保险处于真空地带等诸多问题突出。专家建议,平台应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透明的运营机制,完善监管机制。
消费满意度不高
广西消委会副秘书长黄倩表示,2024年10月至12月,广西消委会围绕代驾服务的使用行为、服务满意度、安全与纠纷处理及行业规范需求等方面,在广西对滴滴代驾、花小猪代驾、哈啰代驾、e代驾、洪师傅代驾、时代驾、微代驾、九州代驾、百度地图、高德地图10个代驾平台及临时代驾开展消费调查,并对代驾平台的响应速度、售后服务、服务协议等维度进行分析对比。
广西消委会将10个代驾平台分为自营型、纯聚合型、区域加盟型等3类代驾经营模式。广西消委会工作人员发现,不同的经营模式在代驾服务权责划分、司机管理、售后服务、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。
各代驾平台(临时代驾)的消费者满意度得分。广西消委会制图
调查结果显示,47.8%的广西消费者使用过代驾服务,六成消费者选择代驾服务的原因是酒后代驾,消费者更关注代驾平台的服务专业性、接单速度、费用合理性。
在调查中,超过五成的车主认为代驾行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,甚至影响消费者的行车安全。经综合评判,代驾平台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低于70分,处于一般水平。
消费者秦女士称,她发现代驾平台的收费不透明,有的平台通过低价或补贴等方式诱导消费者选择低价或“一口价”套餐,实际收费却高于标注的“一口价”;有的平台“订单等待时间过长+诱导加价”行为频繁发生,算法优先向代驾司机推送“加价单”,延长了普通消费者的等待时间,降低消费者体验感。
服务协议霸王条款多
报告显示,10个代驾平台中,除了滴滴代驾外,其余9个代驾平台均强调平台仅是撮合消费者和服务方的信息平台,而非交通服务提供方,以此规避运营责任,不对代驾纠纷、代驾服务质量、消费者负责。这一现象凸显出行业内存在显著的消费安全隐患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。
“代驾行业基本属于‘无主管单位、无准入门槛、无统一标准’的‘三无’行业,处于监管空白区域。”广西消委会消费指导与质量监督部主任李竞莹说,目前未明确代驾行业由哪个部门监管,代驾服务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就可以提供代驾服务,平台仅需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经营许可证,就可以“上线”代驾中介服务,而代驾司机不直接拥有营运车辆,只提供运输服务,只需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即可参与服务。
调查还发现,代驾平台为追求规模扩张,采取降低准入门槛、简化司机审核流程的方式,甚至将审核权限转嫁给代驾服务公司,忽视事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服务质量和司机管理;通过代驾服务协议将消费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与代驾司机,“超六成的消费者不了解或不关注代驾服务协议内容,一旦发生代驾纠纷或交通事故,消费者往往会面临代驾平台推诿责任、消极处理的情况。”李竞莹说。
此外,代驾服务协议中还存在大量霸王免责条款,如平台单方面保留随时修改协议的权利,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或放弃服务;代驾平台对代驾安全责任进行过度免除,将对代驾纠纷处理、开具发票、收费标准等责任转嫁给消费者、代驾服务公司(服务方);存在诸多加重消费者权利义务的条款,包括在代驾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,消费者未及时报警及报保险造成被代驾车辆不能理赔的,由消费者承担全部责任。
平台“甩锅” 现象突出
2024年10月,在南宁一家酒店门口,车主吕先生找了一名代驾司机并让对方帮忙下单。几天后,他发现存在一条代驾司机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记录,然而平台和代驾司机互相推诿责任,最终吕先生向有关部门投诉后该问题才得以解决。
消费者使用代驾服务时的安全顾虑。广西消委会制图
“消费者使用代驾服务遇到服务质量差、乱收费、交通事故等售后问题时,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,维权困难重重。”李竞莹说,八成的代驾平台明确不对代驾服务纠纷、代驾服务产生的交通事故承担具体责任,要求车主自行与司机协商解决,消费者普遍反映代驾平台官方客服处理问题不及时,甚至有部分代驾平台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接通客服。
在消费者接受代驾服务过程中,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占比较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大多数代驾平台的代驾服务协议中均明确:消费者使用代驾服务时发生交通事故,应首先在车主保险限额范围内解决。这意味着,消费者使用代驾服务时如遇到交通事故,要先行承担车辆损失责任,其人身及财产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。
李竞莹表示,代驾平台把主要保险责任转嫁给消费者投保的保险公司,要求代驾车辆保险至少包含交强险、车辆损失险、第三者责任险及相应的不计免赔,若因车辆不符合要求造成的任何纠纷或者损害,由消费者自行承担责任,“平台宣称投保了数百万元的‘代驾责任险’,但该保险仅适用于代驾司机过失导致的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失,或仅覆盖车辆损失,车内财物丢失并不在保障范围内。”
消委会开代驾整改“处方”
约谈会上,广西汽车流通行业协会、广西保险行业协会代表以及律师代表在发言中表示,代驾行业乱象丛生,根源在于行业监管缺位、行业经营者短视逐利、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。他们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或完善代驾行业的法律法规、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,并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严厉打击代驾行业的违法行为,要求代驾平台给消费者、代驾司机投保覆盖“车辆损失、司乘人身伤害、第三方责任”的综合性“代驾险”。
广西消委会专家团成员、广西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柳建议,代驾平台要把消费者安全放在首位,严把司机准入关,建立健全司机考核、培训体系,设立服务评价淘汰机制,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透明的运营机制,提高服务质量,完善保险机制,不断优化消费者体验。
“消费者要在正规代驾平台下单代驾服务,谨防‘低价引流’和路边蹲点的‘黑代驾’风险。”李竞莹提醒消费者,选择代驾服务时,要通过正规代驾平台的APP或小程序下单,确保与代驾平台形成明确的合同关系。使用代驾前、后要拍摄车辆状况,要求司机当面确认,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2024年,广西12315平台共接到涉及代驾的投诉举报180起,代驾服务价格较高的问题较为突出,具体表现为相同距离下收费存在差异、不同平台或代驾员执行的收费标准不一致等。另外,代驾过程中,若因代驾员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受损或产生违章记录,代驾公司及代驾员往往不予处理。他建议平台应加强对代驾人员多收费、乱收费的核实处理,鼓励对确属代驾责任引起的损失先行赔付。
黄倩表示,广西消委会要求各代驾平台6月30日前向广西消委会提交书面整改方案。对于没有按要求出席约谈会的百度地图、九州代驾、时代驾、哈啰代驾,广西消委会将密切关注这4家机构的整改情况,对于拒不改正的,将行使法定职能,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