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,正成为现代都市人出行的首选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风险也不容忽视。在事故发生时,电动自行车车主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?近期,记者发现市场上涌现出多款针对电动自行车的保险产品(以下简称“电鸡险”,广州人习惯称电动自行车为“电鸡”),其中不乏价格亲民的选项,如某款保险产品每月保费仅4元左右。那么,“电鸡险”是否越便宜越有价值?该怎么选,消费者才能不踩坑?
“电鸡险”并非越便宜越好
据工信部消息,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.5亿辆,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。尽管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、经济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,但相比小轿车,其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。于是,各大保险公司推出了“电鸡险”。据悉,在通用版非机动车保险产品基础上,为满足广东区域客户的需求,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在2024年初推出广东地区专属非机动车产品,服务客户7.2万人次,总保障金额108亿元。
记者在某支付平台搜索发现,一款名为“非机动车综合险”的保险产品备受关注。这款保险每月保费仅需4元,电动车、自行车均可保障。然而,面对琳琅满目的“电鸡险”产品,消费者是否应该选择价格最低的呢?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表示,“电鸡险”旨在为市民在驾驶电动车时可能遭遇的意外风险提供经济保障。保险范围通常涵盖驾驶人自身的意外责任、乘车人的意外责任以及第三方的意外及财产损失。据介绍,购买“电鸡险”并非越便宜越好,而是根据个人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。
保险公司在为不同人群定制不同需求的保险产品时,如仅单独承保驾驶人自身意外责任,或者单独承保三者意外责任,这类保额较低的方案属于入门级产品,价格相对便宜。但是对于保险需求较高的人群,如外卖骑手、快递小哥等,他们通常希望获得更为全面且保额较高的保障方案。在这种情况下,价格较低的“电鸡险”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。因此,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建议消费者在选择“电鸡险”时,应综合考虑自身需求、风险承受能力和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及保额等因素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。
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“电鸡险”?
根据穗安行官微提供的真实案例,2022年7月10日,被保人黄某骑被保电动自行车与第三者行人发生碰撞,致使第三方住院治疗。案件中,交警判定被保险人全责。此次事故造成第三者行人受伤,医药费达7000余元。好在黄某的电动自行车辆购买了保险,费用由保险公司全额埋单。
为了避免陷入“赔不起”的窘境,市民在选择“电鸡险”时,应该如何了解并选择“电鸡险”?
据了解,消费者可以在各保险公司的官网、App了解“电鸡险”相关产品,例如平安好车主、平安好生活App。在选择电动车保险时,消费者需从三个关键维度进行考量:保障的全面度、保额的高低,以及免赔额的设定。首先,消费者应仔细查看保险条款,确保产品涵盖了驾驶人自身的意外责任、乘车人的意外责任,以及第三方的意外及财产损失。特别是对外卖骑手等高风险人群来说,还应特别关注是否包含了后方座位责任等特定保障。
其次,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,选择适当的保额。一般来说,保险金额越高,赔偿范围越广,但保费也会相应增加。因此,消费者需要在保额与保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最后,免赔额的设定也不容忽视。免赔额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时,保险公司不承担的部分损失。所以,消费者应了解产品的免赔额情况,避免在发生意外时因免赔额过高而无法获得足够的赔偿。
“电鸡险”理赔时
需要注意什么?
1.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后,被保险人应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,咨询专业指导理赔流程及所需资料,为后续的赔偿工作奠定基础。如发生多方事故及时报警确认损失责任方。
2.在等待理赔员赶往现场的过程中,被保险人应尽快通过拍照、录视频等方式保留现场痕迹。这些证据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准确地了解事故情况,为理赔提供有力支持。
3.在理赔过程中,被保险人应如实提供所需材料,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故意隐瞒事实。一旦发现有欺诈行为,保险公司有权拒绝理赔,并可能追究被保险人的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