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数字化时代,随着二手交易平台的兴起,不少市民群众都热衷买卖“闲置”物品,但由此引发的纠纷也不容小觑。3月14日,广州互联网法院召开“网络二手交易纠纷典型案例与交易提示”新闻发布会。据悉,2022年至2024年,该院受理涉网络二手交易纠纷案件259件,案件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,年增幅均超50%。
据介绍,从涉诉物品类型上看,涵盖电子产品、日用品、模型玩具、文化创意衍生产品等领域,其他较为常见的个性化交易物品还有奢侈品、文化创意产品、宠物及宠物用品。
部分典型案例
出售有功能故障的耳机 个人卖家不适用惩罚性赔偿
王某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向周某购买标称“功能完好无维修”的二手Beats耳机,商品页面描述“成色细微磕碰划痕”“功能完好无维修”。王某签收后,发现耳机耳罩凹陷、硅胶脱落且蓝牙无法连接。经官方检测,确认存在功能故障与外观缺陷。王某多次申请退货退款,均被平台以“证据不符模板”“质检报告不清”为由驳回,王某遂诉至法院,要求周某退一赔三。
法院认为,周某在二手交易平台仅出售个人闲置物品,无证据显示其长期、持续销售同类商品或以此为业,不符合经营者的认定标准,故王某主张三倍赔偿缺乏法律依据,不予支持;但案涉耳机经检测存在功能故障及外观缺陷,与周某描述的“功能完好”严重不符,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,判决双方退货退款。
法院提醒,在二手交易平台上,若销售者仅出售个人闲置物品,未以营利为目的长期持续销售同类商品,则其交易行为不构成商业经营活动,不应被认定为经营者,不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定。
销售二手电视机欺诈消费者 经营者被判惩罚性赔偿
2023年6月,李某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向郑某购买一台标称为“九八新小米仓库库存机”的65英寸红米X65电视。郑某在商品页面宣传及沟通中宣称“九八新库存机”“正品保证”,并表示“32英寸至98英寸都有货”“咱这边都是小本生意薄利多销”“质保三年,非人为质量问题免费换新”等。李某收货后使用至2024年4月,发现屏幕出现黑线,经小米官方售后检测,确认该电视屏幕显示屏组件与标签信息不符,无法享受官方保修。李某联系郑某但处理无果,遂诉至法院,要求郑某退还货款并承担三倍赔偿责任。
法院认为,郑某使用商业话术通过二手交易平台持续销售多型号小米电视,符合商业经营活动特征,应认定为经营者。郑某将更换过重要零部件的电视描述为“九八新库存机”“正品保证”,隐瞒真实情况,直接影响李某购买决策,构成欺诈,判令郑某向李某承担退一赔三责任,李某向郑某退还电视机。